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科技新发|“韩寒一个人就够了”的科技前沿

韩寒一个人就够了

  作者 :王卫华娄华锋(分别系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文化评析】让非遗传下去 、深扎根 、结硕果究生)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日益临近 。今年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是“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 。该主题与去年的“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相比 ,突显了保护传承非遗的历史性维度 ,即过去 、现在和将来 。赓续历史文脉着眼的是让非遗更好地从历史中走出来 ,谱写时代华章是要让非遗更好地走进新时代 、走向未来 。

  走出历史焕发新光彩 ,走进当下释放新动能 ,走向未来发挥新作用 ,是我们对非遗的期许 ,更是保护传承非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毕竟 ,非遗并非只是过去生活的留痕与见证 ,而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留给当代与未来的“根”与“魂” ,承载着难以估量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 。对于这些门类多样 、领域广泛 、内容丰富的非遗 ,往近处说 ,它们是一种可感知 、可体验的“技艺”或可参与 、可体悟的有意义的生活;往深处说 ,它们是一部文化史诗 ,镌刻着我们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往远处说 ,它是一段关于祖先生产生活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集体记忆 ,承载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

  让非遗走出历史 、走进当下 、走向未来 ,既不能一蹴而就 ,也不能一劳永逸 ,必须遵循非遗保护传承规律 ,以初心来守护 、以匠心来传承 、以敬畏心来开发利用 。

  以初心守护非遗 ,须让非遗回归“生活” ,再现“本真” 。非遗之于生活 ,如同活鱼之于江河 。每项非遗都不是生产生活的片段 ,而是一段完整有机的生产生活 ,是处于特定“情景”中的有人有物的日常 。以初心守护非遗 ,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 ,就要让非遗回归“情景” ,使其重新参与生产生活 ,重新成为文化生境的“主角”之一 。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福建漳州古城拥有1000多年历史 ,保护面积达53公顷 ,目前仍有2万多名居民生活在带有红色“烟炙砖”的传统民居中 。品着闽茶 、聊着家常的古城生活 ,吸引了60余家非遗 、老手艺特色文化业态到此落户 。这是传承历史 、延续生活的动态保全 ,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动实践 ,是以初心守护非遗的具体体现 。

  以匠心传承非遗 ,须让非遗适应当下 ,突显“本色” 。每项非遗都有动人的故事 ,每个故事都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与改造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智慧 。民间文学 、传统戏剧等非遗样式更是直接记录了历史 、延续了文脉 、滋养了民间文化 。以匠心传承非遗 ,就是要坚持守正创新 ,在主动创新 、追求极致 、打造精品的过程中 ,把握其“精髓” 、守住其特质 ,在迭代升级中持续增强非遗的吸引力 。近年来 ,河南戏曲在保留传统艺术特质和精髓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程式 ,推出了《焦裕禄》《村官李天成》等现代豫剧和唱腔创新的曲剧《信仰》 ,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让非遗剧种这棵“老树”既发了“新芽” 、添了“生机” ,更突显了“本色” 。这是匠心用之于非遗的结果 ,也是匠心独运与非遗特质“双向奔赴”的结果 ,更是秉持敬畏之心 、遵循非遗发展规律 ,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结果 。

  以敬畏心开发利用非遗 ,须遵循规律 ,展现“本领” 。每项非遗都是留给后人的“活着的历史” ,都承载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艰辛探索成果 。非遗作为来源于古代生活 、穿越历史延续到今天的文化事项 ,有着自身特点和规律 。开发利用非遗的过程 ,既是把握非遗规律 、根据规律保护传承非遗的过程 ,更是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过程 。以敬畏之心开发利用非遗 ,就要着重“解密”非遗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密码 ,打开贯通历史与未来的新通道 ,对接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一万年文化史 、五千多年文明史孕育的强大“文脉”和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发掘并展现非遗隐而不彰的“本领” ,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敬畏心开发利用非遗 ,既要从大处着眼改善文化生态环境 ,又要从细处着力做足“绣花”功夫 ,充分挖掘非遗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 ,使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让非遗真正成为民众日用而不觉的生活 ,成为面向未来的“源头活水” 。

  非遗是古代人民留给我们的珍贵礼物 ,是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 ,是动态的“活的生命体” ,对服务百姓民生 、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 ,聚焦“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这一主题 ,重申初心之珍贵 、匠心之重要 、敬畏心之关键 ,重新理解“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和“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 、合理利用 、传承发展”的方针 ,就是为了进一步形成共鸣 、达成共识 、增进共行 ,更好地保护传承利用非遗 ,让非遗传下去 、深扎根 、结硕果 。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22日02版)

联系我们